招商加盟热线:

1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新民艺评丨《刀尖》淬火火候还不够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4-02-01 21:11

  初冬,一场文化活动备受瞩目,“莫言对谈于和伟”。对谈中,于和伟有句话,我深以为然,“人物是否有魅力,取决于他们内心的纠结程度,内心矛盾越激烈,戏越好看。”所谓“纠结”,是丰富的情感活动,乃人物的“立身之本”。反复咂摸这句时,我想到了一部电影:高群书导演、张译主演的《刀尖》。影片根据麦家同名小说改编,据说是“五年磨一剑”。纵然如此,观众似乎不买账,电影上映后,“恶评”不少;豆瓣评分也不高,只有6.4。

  说实在的,不冤枉;虽然影片不像个别网友所喷“堪比抗日神剧”。故事对抗激烈、悬念丛生,具有一定观赏性;且构图唯美,画面富有意境。然而,纵然堆满华丽的情节,感觉却很“空”,如同一只花瓶,精致的外表内,没有值得回味的内容。究其原因,是内驱力不足。

  驱动故事的,是情感。情感是人的深层意蕴;也是做出选择、产生行为的动因。一个故事里,“转折”的形成,须历尽千帆,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只有当情感达到足够浓度,变化的契机才会到来,否则无异于拔苗助长。于和伟所说“内心的纠结”,是构成情感浓度的重要“材料”;也最有戏。然而,它却被《刀尖》严重忽视,影片常跳过情感沉淀、直达目标,故而虽有热闹对抗,却总感觉缺点什么。

  缺少的,是情感的真实。“一切技巧的核心在于不失天性”(刘庆邦语),天性是普通人的水到渠成,一半出于本能、一半基于环境;只有符合天性的行为,才合理,方能唤起共情。同样是演员张译,他在《悬崖之上》里,为了看一眼失散的孩子,而绕道广场,以致落入特务魔掌、最终牺牲,纵然可惜,却不牵强,儿女情长亦是英雄本色;而在《刀尖》里,他的所为却如“无根之木”,爱与恨都不真诚。他说与日军遗孀静子恋爱是“耻辱”,却又在最无助时找到静子,还与她“春宵一刻”;他对汪伪局长的仇恨模式似乎是一夜之间“切换”的;就连最关键的信仰转变,也缺乏必要的心路历程,仅仅因为军统要铲除不忠成员,就让他感到没有意义……正是匆忙的推进、欠火候的情感,使这个人物显得暧昧、伪善。而同样的问题,不仅在男主身上,其他人物也存在。

  缺少的,还有爱的层次感。作为一场在波谲云诡中、多方混战的剧烈交锋,影片里,人物的内心戏欠缺余味。既没有《无名》中那种极度克制,若有若无、欲说还休的小情感;亦没有足以支撑主人公投身抗战、乃至事业的家国情怀。无论是男主女主,还是几位重要配角,加入斗争洪流的动机,都被简单解释为“报仇”;不是妻女被日军戕害,就是家人惨遭侵略者灭门,家恨始终贯穿着故事、一再被重提。虽有一定的感染力,却不具备发展性,既有失深刻,又格局不高;如此动机,与“逼上梁山”无异,而我们的主人公却并非草莽。同时,动机的简单化,也令人物趋同,失去了立体感与丰富性。

  影片的故事与光影语言,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银幕上,呈现的画面,有着中国水墨的质感,气韵生动,意境浑然,林木苍翠;天地万物层次分明,尤其是那雾霭峰峦,宛若一段段无声的心曲,奏着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