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不愿对外传授的“绝活”,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闫劳模”。他就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电务段汉中综合维修工区工长闫晓德。
他,发明各种工装工具达4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超百万元。他的多项成果被原铁道部、陕西省政府评为优秀QC(质量控制)成果。
扎根基层36年,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技术能手,他先后获得“铁道部劳模”“陕西省首届三秦工匠”等荣誉称号。
一般人不愿对外传授的“绝活”,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闫劳模”。他就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电务段汉中综合维修工区工长闫晓德。
2月12日,在汉中综合维修工区,记者见到了“闫劳模”。头发花白,身材中等偏瘦,已经58岁的闫晓德走起路来脚下生风。一旁的工友笑着说:“要跟上闫劳模的步伐,必须一路小跑。”
1982年,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闫晓德,子承父业成为一名铁路信号工,主要工作是维修信号机、转辙机等设备。一个初中毕业生,连基本电路都不懂,如何能胜任工作?闫晓德暗下决心,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他买来《电工原理》《电子线路》《机械制图》等专业书籍,一头扎进纵横交错的电路图里,看不懂了就请教师傅,反复实践操作,即使到周末也不休息。凭着认真好学的钻劲,闫晓德很快就熟练掌握了信号机维修和安装工艺,练就了比别人更快调整信号灯光的“绝活”,被大伙称为“调光神手”。
“最初拼命学业务是因为底子太差。”闫晓德告诉记者,“自己爱上发明却是源于一次偶然。”
1995年冬,闫晓德接到通知,阳安线五等小站青羊驿站的上行高柱进站信号机外透镜被砸。他和工友赶赴现场,用了1个多小时才完成透镜更换。
“站在高柱进站信号机上,我感到心慌,差点从上面摔下来。回来后,我就琢磨,要是能有一种机具,让人在更换高柱进站信号机配件时能像站在地上一样就好了。于是,我开始在工区捣鼓,做了一个便携式高柱进站信号机作业平台。”说起自己的第一个创新成果,闫晓德记忆犹新,“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学、认真做,基础再差的人也能有所作为。”
初战告捷,闫晓德信心倍增,整个人像拧紧了发条一般,浑身充满了干劲,整天就想着发明点什么。看到铁路沿线转辙机配件经常被盗窃,他就蹲在现场观察琢磨,制作出转辙机防尘、防盗压盖螺帽;听闻现场职工抱怨塞钉线更换困难,他加班加点研制出道岔跳线塞钉线起拔器一项项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一时间,闫晓德成为远近闻名的“发明达人”。
2006年,基于在破解生产一线难题方面的突出贡献,闫晓德被原西安铁路局破格提拔为工人技师。2013年1月,在各级组织的支持下,“闫晓德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闫晓德是工作室的带头人,他还吸纳了车间其他班组的4名职工,负责电路设计、模具制作等。2016年2月,汉中综合维修工区接到一个故障信息:阳安线K道岔表示杆折断。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闫晓德和工作室的成员坐不住了,他们向安康电务段立下“军令状”:不管多难,一定要破解道岔表示杆折断难题。
“偶然间,有人看到一幅人体骨骼挂图后大受启发。我们尝试用球形活关节代替固定连接,使表示杆通过球面均匀受力。随后,为保证新式接头360度旋转,我们又想办法在连接铁与表示杆中心钻一个圆孔,先把关节轴承镶进去,再在外面配上压槽,然后翻边,最终解决了难题。”闫晓德说,团队研发的S700K360度防断型道岔表示连接铁上道试验成功,填补了国内技术的空白。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让“复兴号”安全驰骋在秦巴大地成为闫晓德和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心愿。为此,他和团队一起研发了道岔锁闭量规、锁闭量卡尺、偏芯调整仪等多项专用工具,确保了西成高铁的安全运营。
截至目前,闫晓德及其团队先后获得7项国家专利;团队中6人被聘为工人技师,3人被聘为高级技师。“闫晓德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职工誉为“人才摇篮”和“创客家园”。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