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治疗的核心方式之一是化疗,在化疗所有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消化道反应。今天洋葱课堂与大家分享化疗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处理。
恶心和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随着止吐药的更新,将近70%-80%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基本上能完全缓解。
便秘是肿瘤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合理的膳食结构、正确的排便习惯、合理规范化使用通便药物可以改善症状。
最常引起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抗肿瘤药物是氟尿嘧啶类和伊立替康,治疗主要加速黏膜修复并预防继发性感染。
急性恶心、呕吐:指给予化疗药物后24h之内发生。主要是通过引发肠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5-HT)。
延迟性呕吐:给予化疗药物后24h后发生(持续6—7 d)。主要是P物质破坏血脑屏障,胃肠功能失调所引起。
预期性呕吐:由条件反射而引起,主要是由于既往化疗中恶心、呕吐控制不良所致。
CINV是一个由神经通路、神经递质和受体参与的复杂的过程。现有的止吐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介导呕吐的神经递质或其受体而达到抑制呕吐的目的。
第二代:帕洛诺司琼等,半衰期较长(可达40 h),亲和力较第一代强30~100倍,对迟发性呕吐的控制率效果非常好
临床常用于止吐的激素为,它对迟发型呕吐控制较好,且有较好的经济性。通常与5-HT3受体拮抗药等药物组成联合止吐方案,同时提高对急性和慢性的恶心、呕吐的控制率。
NK-l受体拮抗药通过与P物质竞争性结合P物质受体发挥止吐效应,代表药物有阿瑞匹坦、福沙匹坦等。此类药单用效果不明显,与激素和5-HT3受体拮抗药联合使用,对高致吐化疗药引起的急性和迟发性呕吐起到很好的效果。
便秘(constipation)是肿瘤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
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的原则是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包括:推荐合理的膳食结构,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调整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合理规范化使用通便药物。
包括葡苷聚糖、甲基纤维素等,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此类药物为植物性或半合成纤维素,服用该药后需大量饮水。
包括甘露醇、山梨醇、聚乙二醇,不被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和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可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
包括比沙可啶、酚酞、蒽醌类药物和蓖麻油等,建议短期、间断使用。此类泻药可直接刺激结肠神经丛起到通便作用,起效快,适用于急性便秘。
主要用于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改善体内微生态,促进肠蠕动从而改善便秘症状,常用的有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等。
包括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 5-HT4受体激动剂,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
化疗相关性腹泻( chemotherapy- induced diarrhea,CID) 是肿瘤患者化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最常引起CID的抗肿瘤药物是氟尿嘧啶类和伊立替康。
肿瘤患者身上发生的腹泻 ,与很多因素相关,包括抗肿瘤药物对小肠上皮组织的损伤、炎症反应、感染以及使用抗生素等。
化疗期间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轻度腹痛, 喷射性水样便,一天数次或数十次,持续 5-7d;可出现在化疗当天或化疗后。
一般治疗包括:止泻药物(抗动力药,抑酸药,抗生素和益生菌,抑酶药);黏膜保护药物;抗菌药物;大剂量使用洛哌丁胺,甚至生长抑素类药物奥曲肽。
如腹泻未能缓解,开始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随着腹泻时间的延长 , 肠道内菌群失调。此时,应补充微生态制剂如金双岐等,使该患者的肠道菌群恢复平衡。重度肠道菌群失调患者如出现伪膜性肠炎,需及时给与抗菌治疗。
严重腹泻给予奥曲肽,加强液体治疗,同时中止化疗,直到所有的症状缓解,降低的剂量重新开始化疗。
目前,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延续生命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控制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患者身心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2. 徐红丽,赵建武. 化疗致恶心、呕吐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6,4(9):174-175.
3. 李艳,吴琼. 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药学监护模式建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8):21-22.
4. 方青芳.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9 M ar;14(3)351—355.